3月2日下午,美國範德堡大學研究員、南京財經大學教授譚用應學院邀請線下來爲師生做了題爲“國際市場風險不確定性與糧食企業疏散化進口行爲”的學術講座。講座由西南大學經濟治理學院農林經濟治理系副主任孔立副教授主持。
譚用從“全球不確定性上升配景下如何應對全球性糧食危機、捍衛中國糧食宁静”這一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出發,接纳2000-2015年中國企業層面數據,在展現全球不確定性影響中國企業糧食進口行爲的特征事實基礎上,將風險厭惡納入異質性貿易理論分析框架,運用結構估計和反事實研究,剖析中國糧食企業從多國進口糧食的行爲邏輯和相應的福利效應。研究結果讲明,不確定性上升會導致企業從更多國家進口,並提升進口疏散度,顯著降低進口波幅;進口來源國風險關聯度越小,企業進口波幅越小,且企業的平均進口量明顯上升;當風險厭惡水平上升時,企業進口來源國數目減少,更傾向于集中進口。這爲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的差异疏散進口趨勢提供了解釋。
譚用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闡明了其研究所使用的結構估計模型與要领論。他指出,經濟學研究的意義在于定量研究,而非定性研究,研究得出定量結論可以爲解答科學問題提供更好支撐,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和電腦運行速度的加速,該模型估計會被更多學者采納和使用。
講座結束後,參會師生反響強烈,就“如何通過微觀數據構建模型”、“結構模型在多洪流平上影響參數”、“實證分析與模型構建的先後順序”以及“人文社科類專業如何快速補齊數學基礎”等問題向譚教授進行提問,譚用從多個角度對師生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
講座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師生們紛紛体现,譚用教授對“国际市场风险不确定性与粮食企业疏散化进口行为”的精彩分享,让各人对当前中国粮食企业的疏散化进口行为及粮食宁静等主要問題有了更新的認識,他關于結構估計模型的應用分享有效地開拓了各人的學術研究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