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鼓勵同學們追求卓越,不斷創新,以創造知識,傳播新知,服務社會爲己任,致力于理論創新和學術繁榮,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术爲社會進步和改善民生出謀劃策,經濟治理學院于2022年3月25日14:30在A601如期舉辦了第十期“研讀·經管”讀書會。
本次讀書會以“經邦濟世,勵商弘文”爲主題,由2020級農業經濟治理專業馬新萍、2020級金融專業胡大成、2021級區域經濟學專業賀文瑾、2021級金融專業王丹作分享,2021級會計學專業黃熙主持。
馬新萍分享了費孝通著的《鄉土中國》一書。本書用通俗簡明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事例,分別從鄉土觀念、文化傳遞、社會結構等多方面剖析了中國鄉土社會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對于我們深刻理解中國鄉土社會的底層代碼和運行法式極具參考價值。
馬新萍以有趣輕松的口吻爲我們講述了鄉村的基本特點和文化環境,用一張張的圖片勾勒了人與土地、小農經營、熟人社會等鄉村存在的實際意義。從“土”、走關系、特定稱謂、兩口子過日子四個方面,用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將鄉土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加深了我們對于鄉村社會的了解。
胡大身分享的書是《21世紀資本論》。本書主要描述了全球貧富差距的變化、影響貧富差距變化的因素、我們如何應對貧富差距、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將如何破局等方面。書中借用紐約和北京屋子的價格對比,以及紐約和北京的收入對比,改變了我們對于以往房價的認知。
胡大成用科學嚴謹的態度闡述了對內容的理解,指出配合富足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富足,而不是物質或者精神單方面的富足。而且反映了纵然是配合富足,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無法做到整齊劃一的同等富足。他引用宏觀數據,給我們講解三孩、疫情常態化背後的經濟動態。
賀文瑾分享的書是《敘事經濟學》,書中提到可以通過一首歌、一則笑話、一個理論、一條注解或一項計劃,從而激起聽者的情感共鳴,使得知識理論在日常對話中得以傳播。
首先,她用“雙黃連能殺死新冠病毒”這一小道消息,來闡述敘事在日常生活的影響之大。其次,用傳染病模型來闡述敘事是如何擴散到更廣大的人群。最後分享了拉弗曲線、冰桶挑戰、好萊塢電影三個案例,講述它們如何從平平無奇的行爲和想法,漸漸上升到一個廣爲人知,甚至能影響人們的價值觀的思想觀念。
王丹分享的書是由黃奇帆著的《結構性革新》,書中對于經濟體系的運行機制和政府經濟治理具有深入的理論思考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從房地産投資與牢固投資比、“1/6理論”、牢固資産投資與GDP比三個數據維度和河南鶴壁、內蒙古鄂爾多斯康巴什的房價,講述房地産如何建設長效機制,並引用基金市場的起伏、企業融資、買房問題三個現象來闡述要進行結構性革新的须要性。
王丹另外引用黃奇帆對于炒高房價的看法的視頻,講述地王背後“背著個銀行”的運用方式,從恒大暴雷、三道紅線的推出,無一不體現了作者的獨到形式判斷和政策理解,王丹最後還提到了書中對于結構性革新的幾點實踐战略。
書中自有金玉言,書中自有處世鑒。四位同學推薦的書籍皆爲佳作,都在一定層次上,激發了讀者的靈感,爲讀者打開了新的知識大門。同樣愛學習的你,是否願意花一定的時間去品讀這些書籍呢?讀書會的意義在于把好的書籍從茫茫書海中挑選出來,以供各人傳閱品讀,以激發各人的靈感,搭建獨特的思維體系,如果您對這些書籍感興趣,不妨可以品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