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研究生教育革新發展的有關精神,切實提升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根據黨委研究生事情部“百所山村小學計劃”有關要求,3月10日早上,學院研究生支教團14名隊員在組織員錢璐帶領下,來到了位于重慶市南川區的福壽鎮中心小學校,開展了以“西大碩博感黨恩,教育扶貧暖童心”爲主題的支教志願活動。據悉,學院研究生支教團已連續5年到該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3月10日上午,支教运动启动仪式在福寿中心小学校举行。福寿镇中心小学校长颜曲君、副校长李在云及教师代表、学院组织员钱璐和全体支教队员加入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颜校长致接待辞。他代表全校师生对支教团的到来体现热烈接待和衷心谢谢,并体现将对此次志愿服务运动提供全力支持。随后,办公室主任蒋勇领导支教团队旅行了学校,并介绍了学校的曆史沿革、文化建设、课程体系等情况。
鄉村振興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天性問題,支教隊員把“鄉村振興”作爲了此次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晝出耘田業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課堂上,伴隨著朗朗讀書聲,支教隊員結合古詩《夏日田園雜興·其七》內容,深入淺出的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五個方面,爲同學們介紹了鄉村振興的內涵,幫助各人理解了鄉村振興的基本知識,感受著中國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親自動手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美麗鄉村。
“聽我說謝謝你,因爲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在支教隊員的耐心幫助和鼓勵下,原本有些怕羞的同學們也逐漸跟著音樂晃動身體,一字一句地學習歌詞、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同心“戰”疫,“聽我說謝謝你”,這是孩子們對疫情防控醫護人員的肺腑之言。
“各人覺得我們的家鄉美不美?”“美!”“那各人喜歡我們的家鄉嗎?”“喜歡!”隨後支教隊員從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資源、民俗風貌等方面介紹了南川區福壽鎮,幫助學生們了解和認識家鄉,激發學生認同、熱愛家鄉的情懷。
國畫小課堂上,支教隊員分別從國畫曆史、分類,以及和西洋畫的區別、流派和任務等方面向同學們詳細地講解了國畫。同學們則化身爲”神筆馬良”,拿起手中的紙筆以“牛”爲主題進行繪畫,牛代表著勤勞、辛勤耕作,就像新的一年有著新的夢想、新的生機,去播種夢想的種子,用辛勤的汗水澆灌,便會結出夢想成真的果實。
爲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支教團隊還准備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折紙、剪紙、“十二生肖”美術以及“話說貨幣史”、垃圾分類小課堂。在課外活動環節,福壽中心小學的同學們舉行了獅舞演出。獅舞演出在2011年被重慶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支教團隊在觀看節目後還對獅子裝飾、舞蹈動作細節等提出了建議,配合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此外,支教隊員與學生一起跳繩、踢球,開心地做遊戲,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收獲了與同學們的友誼與快樂。
除了進行課堂教學外,支教團隊還走出校園,走進當地學生家庭,進行愛心家訪活動,希望能夠找到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學業、康健身心的要领。支教團隊帶著文具、書包等禮物,走進學生的家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家長配合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支教隊員主要從孩子生活、學習、疫情和宁静等問題入手,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特別是對于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很少回家的留守兒童,支教隊員們耐心的與爺爺奶奶們交流,提升監護人的宁静意識和責任意識。
學院以“德合商道,立本勵公”爲責任,將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隊員們從實踐內容出發,將學院特色帶入鄉村小學,在實踐活動中踐行著西南大學“含弘廣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展現了經管學子的良好風貌。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扶貧是管長遠、管基础的治本之策。“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鬥無悔。”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將用自己的目光見證,用自己的腳步丈量,正確認識科學研究、理論结果與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關系,主動肩負起時代責任和使命擔當,著力增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