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29日,由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各理事單位配合主辦、西南大學經濟治理學院承辦的第14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在渝乐成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應用與發展”,議程包罗開幕式、學術報告會、分論壇和閉幕式。來自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期刊的近百名參會代表齊聚山城,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前沿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華榮,經濟治理學院院長祝志勇及部门學院師生參加了會議。
2020年11月28日上午,在祝志勇院長的主持下,年會在學院B401舉行了開幕式。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榮華研究員致辭,向前來參會的專家体现熱烈歡迎,強調了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屆年會的第一場學術報告會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沈開豔教授主持。西北大學白永秀教授作了題爲“關于創建中國經濟學的幾點思考——中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主線與框架結構”的報告,南京大學範從來教授作了題爲“經濟金融共生關系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的報告,複旦大學周文教授作了題爲“新發展花样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和世界意義”的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劉瑞教授作了題爲‘雙循環’新花样構想與企業應對之道”的報告,複旦大學高帆教授作了題爲“中國新發展花样——理論邏輯與形成路徑”的報告,西南財經大學蓋凱程教授作了題爲“所有制、涓滴效應與共享發展——一個政治經濟學分析”的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郭冠清教授、四川大學張銜教授作了精彩點評。
11月28日下午,圍繞“經濟理論與經濟思想史”、“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國家理論與宏觀經濟”、“貧困與收入分配”、“數字經濟與企業理論”等主題,本屆年會形成了六個分會場,年會入選論文作者分別就相應主題進行了彙報交流,深化了研究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研討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年會還特設線上專場,爲因疫情等原因不能親自來會的學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在分會場上,我院尹虹潘教授作了題爲“預期的力量:國家級戰略平台的人口吸引效應”的報告,利用實證模型證實了戰略平台可以通過引導預期來吸引人口,並在內陸重點區域發揮更顯著作用。我院張志超博士作了題爲“國家自主性理論與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國家作用”的報告,結合國家自主性理論的脈絡探討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自主性問題。
年會第二場和第三場學術報告會于2020年11月29日上午召開。南開大學馮志軒副教授作了題爲“馬克思-斯拉法框架下全勞動生産率增速的測算”的報告;四川大學駱桢副教授基于馬克思-後凱恩斯模型,分析了“古典假定下勞動收入份額對總消費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齊昊副教授借助馬克思再生産理論,闡述了“長期視角下中國經濟不平衡增長周期”的問題;北京大學宋磊教授作了題爲“後發優勢論的隱形結構及其中國意義”的報告;複旦大學彭召昌研究員做了題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國際話語權拓展的幾個突破口”的報告;華中師範大學嚴鵬副教授做了題爲“工業文化:長波、實業精神與産業政策”的報告。廈門大學王藝明教授、清華大學李幫喜副教授、南京財經大學盧映西教授和西南財經大學李怡樂副教授分別作了精彩點評。
在學術報告會上,我院李海明教授作了題爲“一個內生技術驅動的馬克思經濟周期模型”的報告,在內生決定的馬克思經濟增長模型引入了古德溫實際工資增長率函數、斯科特生産擴張函數和線性勞動生産率函數,探究了資本有機構成影響經濟增長、進而內生決定市場經濟周期性變化的路徑。我院陶勇副教授作了題爲“經濟結構演化與技術變遷”的報告,提出可以基于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革新新古典經濟學,拓展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邊界,解釋技術變遷與經濟發展的獨特關系。
年會閉幕式由南開大學何自力教授主持。我院祝志勇教授代表本屆年會承辦單位致辭,祝賀大會取得圓滿乐成,期待學界結合黨和國家新的曆史方位,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爲發展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講好中國故事”做出更大成就。第十五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承辦方西北大學吳振磊教授致辭,歡迎學界同仁于2021年齊聚西安,將年會的優良傳統延續下去。最後,南開大學何自力教授作總結發言,對本屆年會聚焦于政治經濟學焦点問題展開深入研討体现贊賞,簡要回顧和點評了大會的發言,並預祝下一屆年會順利舉辦。
(供稿人:劉季、方雪、楊睿、張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