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和格萊珉中國一行六人來校,就相助開展格萊珉銀行小額信貸模式中國化實驗項目舉行交流座談會。座談會在行署樓第一會議室舉行。
会上,副校长崔延强教授,原副校长、重庆市普惠金融与农村生长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治理学院丁忠民教授,社会科学随处长刘义兵教授,经济治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祝志勇教授,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严怡,國內相助处副处长杨明厚,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费寒,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强,三农对公业务部副总经理朱烈,农行北碚支行行长罗翔,亚金协普惠金融相助委员会副主任、格莱珉中国总裁高战,格莱珉中国总裁助理陈泳斌,经济治理学院金融系沈冰教授、农经系齐皓天博士,共14人參加了座談會。會議由崔延強副校長主持。
崔延强副校长向来访方介绍了西南大学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他重点指出,西南大学在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村金融、乡村建设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具有丰硕结果和坚实基础;表达了对此次相助交流的热烈接待。
格萊珉中國總裁高戰先生系統介紹了格萊珉銀行小額信貸模式創立的配景、發展曆史、運行機制、模式內核及其在全球推廣實踐的乐成經驗。高戰先生指出,經過40年發展實踐,格萊珉銀行小額信貸模式在孟加拉、印度、美國、馬來西亞、中國深圳、大理等世界各地的推廣實踐已經取得巨大乐成;該模式通過小組聯保、文明公約、定期開會、整貸零還、強制儲蓄、檢驗性貸款和後續放貸等機制,實現自動瞄准、相互監督、還款共生、多方共贏的局面。該模式差异于傳統小額信貸:一是向“金融界不行接觸者”——窮人提供小額信用貸款,而且以女性爲主;二是從窮人的需求和能力出發部署和調整貸款計劃;三是基于“信任”而非抵押品或执法課強制執行的条约;四是小額存款,高利息鼓勵農戶存款;五是實行以“軟信息”爲基礎的關系借貸技術。
高戰先生認爲,格萊珉銀行小額信貸模式的內核不只是普惠金融業務,其本質是一種以小額信貸爲手段的窮人社會革新實驗;這種模式不僅幫助窮人獲得貸款,更重要的是,通過貸款過程的機制化治理幫助窮人建设社交網絡,增強信用觀念,養成文明習慣,提升自信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對于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和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現實借鑒意義。
費寒副行長對高戰先生分享的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給予充实肯定;同時從商業銀行經營思維視角提出了格萊珉模式中國化過程中需要研究息争決的現實問題;表達了對中國農業銀行、格萊珉中囯與西南大學一道開展項目相助的熱切期望。
丁忠民教授結合對普惠金融的研究談了自己對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內核的理解;詳細介紹了學院農業經濟、農村金融等學科的深厚曆史底蘊與研究基礎。
經濟治理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祝志勇教授介紹了學院情況;代表學院表達了學院對參與項目相助、服務社會發展的強烈願望和高度重視。
崔延强副校长从哲学、社会学视角讨论了格莱珉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他认为格莱珉模式是从“人性善”出发设计的;对格莱珉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实验,不仅涉及经济学、金融学,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多学科融合开展相助研究;应结合西南地域民族民俗特性,研究格莱珉普惠金融模式的中国化问题;在研究推广历程中还应结合中国制度特性,积极借助政府力量支持。最后,崔延强副校长对建设相助研究機構、开展相助研究等下一步事情做了具体部署。
该相助項目的推进和落实,将有效整合学校、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和格莱珉中囯的资源,促进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助推学校和学院“雙一流”建設,爲鄉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體現三方配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
供稿:齊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