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治理學院張應良教授領銜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權分置、農地流轉與農民承包權益保護研究》(15ZDA023),經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批准以“申請免于鑒定”方式順利結項。
課題研究曆時四年,深入華東地區的江蘇省蘇州市、連雲港市和宿遷市,山東省滕州市和鄒都市,華中地區的湖南省張家界和嶽陽市、河南省新鄉市和信陽市、安徽省宿州市,華北地區的山西省長治市,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克山縣,西南地區的重慶市江津區、大足區、潼南區和梁平區、四川省眉山市和成都市、貴州省遵義市和貴陽市,西北地區的陝西省延安市合高陵區展開項目調研事情。調研涉及全國12個省(含直轄市),21個市(含有區),35個縣,76個鄉鎮,121個村。最終獲取項目數據:農戶問卷1030份,村級訪談問卷88份,區(縣)農業主管部門會議座談資料15份。訪談資料、土地流轉条约、産業開發条约、務工条约等相關文本100余份,訪談錄音資料長度2060分鍾,視頻质料86份。研究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評價。
(1)發表學術論文: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陸續在《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軟科學》《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革新》等CSSCI檢索期刊公開發表階段性结果近50篇,部门文章還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多篇文章的被引用率和被下載率明顯增加。
(2)开展学术运动:依托学术运动扩大社会影响。一是协办“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8学术年会”,来自全国70余所高等院校300余人加入聚会会议。在学术聚会会议上,课题首席专家张应良教授做“非农就業与城郊农民收入增长”分会场陈诉,获得在場專家的認可和一致好評。二是研究團隊有20余位青年教師和學生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並做主旨報告或分會場報告,擴大課題中期研究结果影響。三是創辦“天生·三農思客”論壇,定期舉辦學術沙龍,圍繞課題研究中的問題開展討論,及時發布團隊成員研究结果,以傳播課題研究的基本觀點和學術思想。
(3)獲得科研獎勵:團隊成員獲得4項省部級科研獎勵,包罗張應良教授研究结果《農村公共物品有效配置與制度創新》于2018年獲重慶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结果三等獎,楊丹教授的研究结果《農村科技創業金融政策研究》《農民相助經濟組織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研究》于2018年分別獲重慶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结果二等獎和第六屆重慶市發展研究獎三等獎,高靜副教授研究结果《重慶地區都市蔬菜價格波動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議》于2018年獲第六屆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獎三等獎。
(4)提供咨詢建議:《推進重慶農村土地整村流轉的政策建議》《關于提升重慶市農民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積極性的對策建議》《糾正資源型都市“以租代征”的用地行爲切實保護農民利益》《豐都縣三建鄉“三變”革新促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革新的經驗及推廣建議》等4項政策建議獲得重慶市政府、重慶市人大、山西省委有關領導批示,並被相關部門采納應用。
(5)增强人才培養:依托項目,培養了一批中青年骨幹。課題組先後有20多位青年教师、20多位硕博研究生加入课题锻炼,有团队成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计划項目、重庆市社科计划項目资助。首席专家张应良教授获“重庆市农林经济治理學科學術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称谓,杨丹教授获“重庆市农林经济治理學科學術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称谓。
課題組焦点成員有楊丹、周洪文、劉新智、劉自敏、孔立、高靜、尹朝靜、齊皓天、金紹榮、範昕、黃勝忠、徐金海、徐亞東、許秀川、向東梅、李國珍、王衛衛、雷麗霞、文婷、陳博、侯歡等。團隊成員遵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科學之原則努力完成研究任務,期望能夠抛磚引玉,開啓農村土地制度問題研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