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經濟系召開焦点課程建設和政治經濟學教學研討會
宣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 10:41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20191122日下午,經濟系在學院A501召開焦点課程建設和政治經濟學教學研討會。學院教學督導朱澤山教授和譚志惠教授莅臨指導,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祝志勇教授、經濟系主任李海明教授和相關教師出席會議。

譚志惠和朱澤山兩位教授根據擔任教學督導時聽課的情況,談了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成績和問題。各人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譚教授著重講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處理好“馬工程”教材和教學的關系:教材的體系比較新,在一些方面不太合理,因此在教學上要認真琢磨:第一,導論部门,要體現與經濟思想史、經濟史的區別,突出其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少講思想史的內容。第二,商品經濟理論部门,“商品經濟”應置于“商品、貨幣”之前。第三,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區分的意義方面,教材只講了“揭示剩余價值來源”這一點,“剝削”則放到了其他地方,其實應該都講。第四,資本有機構成看法要如何講?在講剩余價值轉化爲利潤(第7章)出現,而第8章才進行界定,而從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到超額剩余價值的邏輯不是很通順。

2)基本知識點要講正確、講全面,對重點、難點要著重講

3從整體上看,列位教師能夠把教書育人貫穿于課堂教學,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還是不高,應當想辦法改善。

朱教授從教學法和認知論的高度著重指出了如下問題:

1)學生在中學已經學過了政治經濟學的基礎內容,在大學階段應當以提高其認知水平爲目的

2)在課程設置上,西方經濟學(如微觀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在同一學期開設,而其體系和觀點存在著不小的沖突,可能會給學生學習帶來困擾,最好進行調整。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掌握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本看法方面,講看法要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舉例要注意看法的全稱性和例子的特例性之間的距離;講看法要進行剖析,剖析爲兩部门,一是揭示本質特征的內涵,二是揭示類別和邊界的外延;剖析之後再進行整合,掌握看法的整體性;講看法要講清定義的依據,一是客觀存在,二是主觀研究目的。

第二,基本理論方面,講理論要知原理論是一系列命題,涉及論證,而論證有邏輯推導、實證檢驗、史實證明、案例證明四種形式。邏輯推導要注意命題的邏輯起點與研究目的是相關聯的,要講清邏輯起點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也不能回避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可能涉及實際問題,如全面所有制經濟中的勞動力是不是商品,工資是不是勞動力價格,講解這些問題一定要慎重;實證檢驗一定要制止僞相關的問題,而且要確保統計資料可靠;史實證明方面,德國曆史學派做的比較好,但現在也衰落了,運用史實质料,特別要注意曆史局限性的問題。如以前講資本主義強制性的圈地運動導致勞動力與生産資料的分離,但現在的研究卻揭示了競爭的作用;案例證明要注意案例是否恰當,用特殊性來證明一般性可能會有牽強的問題。如貨幣的一種職能是貯藏手段,但並不是所有貨幣都有此職能,只有足值的金銀貨幣才有此職能。

第三,教學技巧方面,要進行回顧:可以在一次課設置習題,下次課用習題來回顧;對學生的提問要有目的:如進行教學內容層次的轉換,引出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