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學術 > 科研動態 > 科研論文 > 正文
學院李沁洋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在《治理科學》發表
宣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 15:43   作者:李毅   责任编辑:高远东   审核人:杨丹   浏览次数:

學院李沁洋教師團隊撰寫的論文《資本市場開放與僞羊群行爲—基于滬深港通的證據》在《治理科學》2024年第3期公開發表。

論文認爲,作爲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中最重大的制度創新,滬深港通機制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進入高水平開放新階段。自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滬深港通標的公司股票深受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青睐,呈現出明顯的基金抱團現象。然而,部门非滬深港通標的公司在這期間卻鮮有機構投資者關注和持倉。因此,有须要探討資本市場開放對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的影響。

研究選取中國2008年至2020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和2012至202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爲初始樣本,構建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探究資本市場開放會如何影響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進一步,如果滬深港通機制確實引發了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則通過考察這種羊群行爲與市場定價效率的關系來辨析該羊群行爲的真僞性。同時檢驗資本市場開放通過何種機制影響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

研究發現,滬深港通機制開通後,相較于非滬深港通標的公司而言,滬深港通標的公司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變得越发明顯。並且,滬深港通開通後,對于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更嚴重的標的公司而言,其股票錯誤定價現象获得矯正,股價滯後性有所降低。以上研究結果讲明,由滬深港通機制引發的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爲屬于基于配合信息驅動的僞羊群行爲,有助于信息更快地融入股價,提升資本市場定價效率。進一步研究讲明,滬深港通機制主要通過改善標的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進而加劇機構投資者僞羊群行爲。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滬深港通機制啓動後,在前十大股東含香港投資者的公司、成長性更高的公司和非國有公司中,機構投資者僞羊群行爲變得更爲明顯。研究有助于深化對羊群行爲理論的認識,明晰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政策效應,並爲中國加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重要參考和啓示。

作者簡介:

李沁洋,博士,西南大學經濟治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注冊會計師(CPA)。主要研究領域爲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企業數字化與數字金融等。在《治理科學學報》《財貿經濟》、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CSSCISSCI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20余篇,出书專著1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省級項目多項。擔任《治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及《統計與信息論壇》等期刊匿名審稿人。

期刊簡介:

《治理科學》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治理學院主辦的學術類期刊。1987年創刊,曾十次榮省、部、國家級獎勵,獲評第三屆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治理學報》(2024版)複合影響因子:4.759,綜合影響因子: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