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學笃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引導廣大研究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經濟治理學院組織開展以“研行萬裏建新功”爲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
7月9日至10日,經管·繁星實踐隊的3名隊員肖榮琪、李露、張蘇梅來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開展以“追尋領袖足迹,罗致先進力量”爲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隊員們先後參觀了戰旗村“鄉村十八坊”和村史館,調研了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以及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切實感受了戰旗村發展曆程,以及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産生的巨大變化。
探鄉村振興路徑,感悟“戰旗精神”
9日下午,隊員們來到戰旗村村史館和“鄉村十八坊”。在村史館,隊員們了解了戰旗村基層事情人員帶領村民走向配合富足的曆程。戰旗村由最初的“只有三間豬棚,一個木制文件櫃,三把圈椅和700元債務”蛻變玉成國鄉村振興示範村,顯示了戰旗村“走在前列,起好示範”的鄉村振興曆程。在“鄉村十八坊”內,隊員們與當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到“鄉村十八坊”是戰旗村自主開發經營並以傳承非物質文化技藝爲焦点的文旅綜合體項目,內設有豆瓣坊、布鞋坊等十八個傳統工藝作坊,集産品制作展示、參觀學習、體驗銷售爲一體。在這裏,隊員們切實感受到戰旗村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所作出的嘗試,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給居民生産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感鄉村振興偉業,憶農耕文明脈絡
越日上午,隊員們來到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和戰旗村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通過各地出土的古蜀文物,全面展示古蜀大地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在館內,隊員們通過油畫、場景塑形、多媒體等多元形式,多維度多角度地了解到由“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再到現代農業生産的巴蜀農耕文明脈絡。在戰旗村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隊員們震撼于萬畝青綠的同時,又切身感受到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的重大作用,體會到現代農業發展于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用,深刻認識到農耕文明傳承于鄉村振興的精神源泉力量。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調研戰旗村的振興曆程,體會戰旗村在産業、文化發展等方面實施的具體舉措,深刻意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戰旗村時所囑托的“把鄉村振興搞好,繼續走在前列,起好示範”。作爲新時代研究生,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以實踐深化理論知識,以青春力量踐行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