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含弘学子讲堂之“念书启智明心路,教育铸魂筑未来”主题念书会在经济治理学院A406教室举行。本次念书会由经济治理学院2024级农村生长专业研究生黄钰雪、2024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朱晗雨、2023级农村生长专业研究生文雅和2024级农业治理专业研究生吴梦云同学担任主讲人,2024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金水晶担任主持人,学院研究生輔導員任娟老师出席本次运动。校研会代表、经济治理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全体成员以及各班级研究生代表加入了本次念书会。
黃钰雪同學解讀了《帶殼的牡蛎是大人的心髒》一書。結合書中深刻且現實的隱喻,她爲我們揭示了如何在適應社會規則的同時做到頭腦清醒。她指出,當下的我們總是習慣披著“外殼”——受KPI驅使感应焦慮,在“上岸”敘事裏迷失意義。但真正的成長並不是追求完美無瑕的盔甲,而是承認迷茫、接納試錯,在高壓中保持韌性,在挫折中沈澱智慧。
朱晗雨同学分享了《终生生长》一书,为我们阐释了培养生长型思维的重要意义。她体现,在小我私家生长历程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证明自己”的焦虑——畏惧失败、回避挑战、将批评视为否认,而书籍中提出的“生长型思维”为我们提供了破局之道。朱晗雨提倡用“Not Yet”的心态面对挫折,将困难挫折视为训练时机。
文雅同學解讀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部教育學經典之作,她通過"教育即尊嚴"這一命題,鼓勵各人學習書中的弗蘭茜,在困境中頑強紮根,用教育照亮希望之樹。書中三代女性教育接力的故事,爲我們揭示了家庭教育的終極意義在于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實現自我成長。最後她指出,只有堅守不甘沈淪的內心,才气在逆境中迸發出最耀眼的光线。
吳夢雲同學爲我們分享了《自卑與逾越》一書。我們经常會因爲他人評價而陷入自我懷疑,針對這一問題,吳夢雲同學基于對阿德勒心理學自卑情結、解釋模式和意義重構的分析,爲我們提出了三條逾越路徑:重構價值判斷標准、建设平等學術關系和探尋研究的社會意義。最後,她用史鐵生重塑生命價值的案例鼓勵我們勇敢克服自卑帶來的焦慮,爲我們認識自我、重塑意義提供了實踐參照。
本次含弘學子講堂聚焦教育主題,回應現實難題,四位分享人通過精彩的解讀,展現了我院研究生青年勤學善思的良好學風。通過本次讀書會,希望同學們在研究生征程中,以書爲舟,以思爲帆,積極開展學術探索,努力在知識的海洋中砥砺前行,爲強國複興鑄就堅實基本,讓青春在學術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