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下午,中國(盧作孚)民營經濟學院·云课堂第二期顺利开讲,学院刘建新副教授应邀作“疫創企業,營銷制勝”專題講座。课程结束后,刘建新副教授与200余名学员进行互动,并就学员们体贴的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問題1:劉教授您好,每天似乎都有新的網紅店開業,也有许多網紅店消失,保持熱度似乎很難,保持熱度有什麽要领或技巧嗎?
劉建新:網紅店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商業現象,當然不排除背後有商業機構的故意爲之。網紅店的出現主要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一旦了解了其中的奧秘興趣隨之也會消失,因此網紅店的大紅大紫、大衰大落有其內在的機理與規律。網紅店保持熱度確實是很難的,除非不計成当地去曝光,但也有可能得不償失。我個人認爲,網紅店要保持熱度,可以接纳以下幾種途徑:(1)優質的産品或服務是保持網紅店熱度的基础之策,要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2)要有故事性,滿足消費者的探秘心理,寓推銷于故事之中,融物細無聲的影響,例如餐飲店,你去解構每一道菜的緣起和工藝,喚醒和激發消費者的興趣和熱情;(3)也可以接纳流量明星經常光顧和推介,産生曝光度效應或顔值經濟。
問題2:劉教授您好,隨著一些流量主播的大火,直播帶貨越來越受商家追捧,越來越多的名人也加入直播行業,大量品牌跟風直播,您怎麽看直播這種新的營銷方式?
劉建新:直播帶貨也是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産生的,它有效地將原來的廣告代言與零售推銷結合起來了,也算是重要的商業模式創新吧。像李佳琦、李子柒和薇娅等都很火,效果也不錯,甚至連錘子手機的羅永浩也進行直播帶貨了。我是鼓勵這麽去做,盡管乐成的可能是極少數,但商業自己就具有風險性,萬一乐成了了。但我還是有幾點建議供各人參考:(1)無論是帶貨形式還是所帶之貨自己要具有正当性,不能觸碰“执法的紅線”和“道德的底線”;(2)産品或服務的優質性仍然是直播帶貨的前提和基礎,不能靠直播帶貨坑門拐騙消費者;(3)能不能增強産品的故事性,像李子柒一樣,直白式的直播帶貨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抗拒反應,敘事性的直播帶貨應該會更好一些;(4)要充实考慮所帶之貨與帶貨明星的匹配性,包罗功效、屬性、品牌等,往往匹配較之于不匹配更容易讓消費者産生感知流暢性;(5)直播帶貨要與線下銷售有效結合,越发強調直播帶貨的廣告功效,從而帶動線上線下的持久銷售,否則直播帶貨一結束,銷售也就戛然而止,缺乏長效機制的銷售力是缺乏意義的。
問題3:劉教授您好,疫情以後餐飲市場出現了兩種相反的現象,有的商家在悄然漲價,好比海底撈,有的品牌又在流血促銷,在疫期後快速複活,您有什麽建議?
劉建新:前幾天海底撈、西貝等餐飲企業都進行了悄然漲價,最後在輿論的壓力之下又恢複了原價,甚至還進行了致歉。餐飲企業漲價確實也是被疫情形勢所逼,長期不營業所帶來的租金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目前規模經濟點之下的銷量和原料上漲等,都讓餐飲企業有漲價的理由。但我個人認爲目前餐飲企業漲價是不合時宜的,原因主要有:(1)漲價容易讓消費者覺得你在發疫情不義之財,尤其是收入下降以及宅生活所導致的對漲價很是敏感,很容易降低消費者的信任感、滿意度和忠誠度;(2)漲價容易引起媒體的曝光,以及政府部門的關注,雖然合理的漲價可能不會招致政府部門的懲罰,但媒體的曝光容易産生放大效應,給企業帶來消極影響;(3)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當前的主要目標是活著,保證企業有最基本的現金流,而不是去追求補償損失或獲取盈利,不要急功近利,否則適得其反。那麽什麽時候可以漲價了,我認爲等疫情結束之後,通過推出一些新品,這個可以適當的提高價格,實現“低檔搶市場、中檔要利潤和高檔要形象”,這個時候一方面消費者對漲價不敏感,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覺得有漲價的理由。漲價這件事,先抑後揚、小步慢跑比較合適。
轉載上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