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生,男,土家族,湖北建始县人,南开大学治理学博士,复旦大学治理学院工商治理博士後,PP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偏向为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兴趣为虚位诱导效应、价值共创和品牌代言人丑闻溢出效应等。在《南开治理评论》《治理评论》和《治理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同时担任《南开治理评论》《心理学报》《营销科学学报》等期刊的匿名评审人。
【研究領域】
主要从事産品虛位誘導效應、算法推薦、人工智能營銷等领域的研究。
【教育配景】
1. 1998.9-2002.7 吉林大学商学院 学士 市场营销
2. 2002.9-2005.7 兰州大学治理学院 硕士 企业治理之市场营销偏向 导师孙明贵教授
3. 2014.9-2017.12 南开大学商学院 博士 企业治理之市场营销偏向 导师李东进教授
4. 2018.5-至今 复旦大学治理学院 博士後 工商治理之市场营销偏向 导师范秀成教授
【事情經曆】
1. 2005.7-2007.6 PP电子学院 助教
2. 2007.8-2019.6 PP电子学院 讲师
3. 2019.7-至今 PP电子学院 副教授
【主講課程】
本科生:《組織行爲學》《企業策劃理論與實務》《消費者行爲學》
碩士研究生:《治理理論及研究要领》《營銷治理》《消費者行爲學》


【代表性學術論文】
[1]劉建新,范秀成,李东进.促销之名,推销之实?新产物促销性脱销的消费者相似品推荐反映[J].《南开治理评论》,2024,27(8);
[2]劉建新,范秀成,李希.脱销遗爱,为善之选?新产物脱销经历对消费者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J].《南开治理评论》,2024,27(2):181-192;
[3]劉建新,范秀成.心之所有,言予他人?心理所有权对消费者口碑流传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模型[J].《南开治理评论》,2020,23(1):144-157.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0,8:3-18.
[4]劉建新,李东进.产物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购置意愿的并列多重中介模型[J].《南开治理评论》,2017,20(4):4-15.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复印,2018,1.
[5]劉建新,范秀成,李希.脱销之告,涨价之音?新产物脱销的消费者价钱判断效应[J].《治理评论》,2024,36(12):118-129;
[6]劉建新,李东进,张成虎.手工产物的溢价效应:基于多重中介模型[J].《治理评论》,2021,33(8):328-341.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2,1.
[7]劉建新,李东进,李研.新产物脱销对消费者加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基于心理所有权与相对剥夺感的双中介模型[J].《治理评论》,2020,32(2):184-196.
[8]劉建新,李东进,李杰.价值共创产物依附效应的比力研究——基于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流体验中介模型.《治理评论》,2018,30(7):114-125.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企业治理研究》全文转载,2018,11.
[9]劉建新,范秀成.新产物加价销售影响消费者多样化寻求的复合机制[J].《治理科学》,2021,34(1):97-112.
[10]李东进,劉建新.产物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购置意愿的双中介模型[J].《治理科学》,2016,29(3):81-96.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复印,2016,11.
[11]劉建新,范秀成,郑军.新产物脱销期待时间对主顾诉苦的影响:基于有调治的双中介模型[J].《治理工程学报》,2023,37(1):19-30.
[12]劉建新,范秀成,李研. “单一选择”的延迟效应:基于多重中介模型[J].《治理工程学报》,2021,35(3):1-12.
[13]劉建新,李东进,张成虎.新产物脱销的口碑效应:基于心理所有权与预期内疚感中介模型[J].《治理工程学报》,2020,34(5):13-23.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0,12:44-59.
[14]劉建新,林沁,范秀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对消费者恐慌性购置的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2024,8:93-101;
[15]劉建新,范秀成,晋向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产物促销性脱销的相似品贬值效应[J].《商业经济与治理》,2024,(2):68-86;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4,7.
[16]劉建新,范秀成,晋向东.促销之爱,焉能替代?新产物促销性脱销对消费者相似品推荐反映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治理》,2023,43(1):26-43.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3,7.
[17]劉建新,范秀成,李东进,林沁.新产物脱销知晓时间对消费者偏好改变的影响:基于有调治的双中介模型[J].《珞珈治理评论》,2023,(6):95-116.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4,4.
[18]劉建新,李东进.品牌代言人丑闻对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影响:一个有调治的双中介模型[J].《财经论丛》,2021,10:79-90.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2,2:50-59.
[19]劉建新,李东进.品牌代言人丑闻对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影响:一个有调治的双中介模型[J].《财经论丛》,2021,10:79-90.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2,2:50-59.
[20]劉建新,范秀成,李东进.品牌代言人丑闻对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影响:基于多重中介模型[J].《珞珈治理评论》,2021,37(2):80-104.
[21]劉建新,范秀成.新产物试用对消费者激动性消费的影响[J].《今世财经》,2020,430(9):93-106.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1,1:25-36.
[22]劉建新,范秀成.共享产物与不道品德为:基于多重中介模型[J].《珞珈治理评论》,2020.14(4):90-112.
[23]劉建新,范秀成,李东进.召回产物与心理宽恕:基于心理所有权与心理疏离感双中介模型[J].《开发研究》,2020,1:136-145.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全文转载,2020,6:17-26.
[24]劉建新,范秀成,李东进.价值共创产物禀赋效应的削弱效应:基于单中介双调治模型.《珞珈治理评论》,2019,31(4):74-92.
[25]张成虎,劉建新,李东进.脱销产物积极效应述评:双重加工理论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4):89-99.
[26]劉建新,李研.价值共创产物的溢价机理——基于并列多重中介模型[J].《开发研究》,2019,1:128-136.
[27]劉建新,范秀成,限量版新产物对消费者购置意愿的影响:基于心理所有权与社会排斥感双中介模型[J].《现代财经》,2018,347(12):110-127.
[28]李东进,秦勇,劉建新.稀缺产物削弱禀赋效应的双中介模型[J].《系统治理学报》,2018,27(2):339-351.
[29]劉建新,李东进.价值共创产物的增值效应:基于心理所有权的中介模型[J].《财经论丛》,2017,223(8):86-95.
[30]劉建新,李东进,吴波,张初兵.产物信息框架对消费者虚位产物预订意愿的影响——基于感知稀缺性与感知欺骗性双中介模型[J].《营销科学学报》,2017,13(1):1-25.
[31]李东进,劉建新,马明龙,张成虎.微信红包,抢照旧不抢——基于加入动机与心理抗拒中介模型的解释[J].《营销科学学报》,12(1):18-37.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复印,2016,9.
[32]李东进,劉建新,张亚佩,郑军.产物信息框架对消费者虚位产物购置意愿的影响——基于感知稀缺性的中介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5,11(4):30-47.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市场营销(理论版)》复印,2016,5.
[33]尚闯红,劉建新.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及其制度革新[J].《开发研究》,2007,5.
[34]孙明贵,劉建新.上海循环经济生长的因素分析及其战略探讨[J].《华东经济治理》,2005,3.
[35]黄建军,劉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工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生长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
[36]秦程远,劉建新,陈雪阳.民营企业融资力的差异特性与融资制度革新[J].《开发研究》,2005,3.
[37]郭令秀,张高生,劉建新.中西部地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与信用建设的措施选择[J].《金融经济》,2005,5.
[38]劉建新,张金花,陈雪阳.中西部地域民营企业信用建设的因素分析与措施选择[J].《社科纵横》,2005,1.
[39]侯光文,劉建新,陈雪阳。民营企业融资力差异性分析与融资制度创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5,2.
[40]陈雪阳,黄建军,劉建新.甘肃旅游业生长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生长》,2005,1.
[41]劉建新,陈雪阳.网上证券交易的模式选择及其羁系战略[J].《金融经济》,2004,11.
[42]劉建新,王世强.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43]劉建新,刘建徽.基于主顾价值创新的动态竞争优势[J].《工业技术经济》,2010,5.
[44]劉建新,刘建徽.主顾消费涉入的形成机理与涉入营销[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
[45]劉建新,陈雪阳.主顾感知风险的形成机理与降消战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
[46]劉建新,陈雪阳.知识治理、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J].《工业技术经济》,2008,8.
[47]劉建新,陈雪阳.以主顾资源建设动态竞争优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3.
[48]劉建新,陈雪阳.外洋服务品质研究及其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49]劉建新,陈雪阳.基于主顾资源的动态竞争优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50]劉建新,陈雪阳.主顾口碑的形成机理与口碑营销[J].《财经论丛》2007,5.
[51]劉建新,孙明贵.主顾体验的形成机理与体验营销[J].《财经论丛》,2006,6.
[52]劉建新,孙明贵.主顾份额的形成机理与提高战略[J].《商业经济与治理》,2006,5.
[53]陈雪阳,劉建新.主顾忠诚的形成机理与提升战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6,7.
[54]劉建新.主顾信任的形成机理及其营销治理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2.
[55]王双龙,劉建新,陈雪阳.供应链下企业与供应商间战略协作同伴关系的构建[J].《兰州学刊》,2005,1.
[56]王双龙,劉建新.现代人力资本对企业财政治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战略[J].《甘肃科技纵横》,2004,12.
[57]陈雪阳,劉建新.优化你的供应链[J].《电子商务世界》,2004,12.
[58]孙明贵,劉建新.主顾满意的形成机理及其提升战略[J].《经济治理》,2004,12.同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代表性專著】
[1] 劉建新:《物以稀为贵?——产物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购置意愿的研究》,西南大学出书社,2022年5月。
【代表性科研項目】
[1]中国博士後第13批特别资助项目(站中):消费选择的虚位诱导效应:理论框架、生理影响与神经反映,2020T130102,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品牌代言人醜聞的溢出效應研究,18YJC630096,結項;
[3]中國64批博後基金項目:我國共享經濟發展配景下消費者協同消費行爲研究,2018M640347,一等,結項;
[4]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消費選擇虛位誘導效應的生理影響與神經反應研究,cstc2021jcjy-msxmX1067,在研;
[5]重慶市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重慶市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下消費者協同消費行爲研究,2018YBGL067,結項;
[6]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重大公共危机配景下社会众恐慌性购置的心理机制与干预措施研究, 2022NDYB64 ,在研;
[7]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專項基金重點項目:基于雙屬性空間啓動战略的消費者選擇虛位誘導效應研究,SWU1809125,結項;
[8]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專項基金重點項目:我國新社會主要社會矛盾下消費者的稀缺反應研究,SWU19031220,結項;
[9]西南大學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項目:“二十大”配合富足視域下扶貧産品消費的心理機制與促進战略研究(SWU2209048),結項;
[10]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博士啓動項目:新生代消費者網購成瘾的形成機理與幹預體系研究(SWU2309509),結項;
[11]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專項基金青年項目:重慶市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基于消費者視角,SWU201009030,結項;
[12]西南大学2022级教改重点项目:数字经济生长配景下工商治理专业人才培養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2022JY002,在研;
[13]西南大學校立教改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2018SY094,結項;
[14]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專項青年基金項目:重慶循環經濟發展問題與循環産業開發戰略研究,結項;
[15]西南大學研究生課程高質量發展項目:《組織行爲學》(SWUYJS221003),結項。
【獲獎殊榮】
[1]2023年西南大學“年度優秀教師”;
[2]2020-2022學年度“優秀教師”;
[3]2020年西南大學“年度優秀教師”;
[4]2020年西南大學校級優質課程獲得者(組織行爲學);
[5]2019年南開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6]2018年西南大學“年度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