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專任教師 > 財政金融系 > 正文
專任教師
 
王定祥
教授,博士生導師
財政金融系
農村金融與財政;智能金融與數字經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聯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PP电子学院
郵編:400715
Email: wdx6188@126.com  
 
個人簡介

王定祥,重庆云阳人,PP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3)、重慶市高校優秀人才(2011)、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17)、重慶市第三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應用經濟學)(2019)、重慶市高校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事情室(2020),榮獲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産黨員”(2013)、“優秀黨務事情者”(2019)等榮譽稱號。

现任PP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PP电子学院財政金融系主任,西南大学校工会经审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专家库专家、重庆市预算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生产力研究中心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知识产权投融资促进会智库专家、重庆市金融服务现代工业高质量生长专家、重庆市江北区新型智库专家、重庆市江津区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重庆市渝中区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专业服务智库专家。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农村生长学会理事兼农村金融专委会委员,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经济与金融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金融学会副会长,重庆市财政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生长联合会理事,重庆市西部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缙云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杂志社匿名审稿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和重庆市等省部级及横向项目40多项,主研完成國際相助項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农业部和重庆市等项目30余项。截止目前,已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金融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海内外果真发表论文110余篇,出书著作《农村金融市场生长论》《财政金融服务创新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重庆数字经济创新生长研究》等17部。多项研究结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经济研究参考》等全文转载,10多项决策咨询建议获得中办、农业农村部、重庆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或接纳。结果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结果三等奖2项,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结果一、二、三等奖各2项,获得重庆市生长研究奖3项。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智能金融、數字經濟、農業經濟、公共財政等領域的相關問題研究。

【教育配景】

1988.09-1992.06 四川省万县农业学校 园艺学 中专

1992.09-1996.06 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农业经济治理 治理学学士

1998.09-2001.06  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农业经济治理 治理学硕士

2002.09-2006.06  PP电子学院  农业经济治理 治理学博士

【事情經曆】

1996.07-1998.08 四川省万县农业学校讲师

2001.07-2006.05 PP电子学院讲师

2006.06-2012.05 PP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07-     PP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講課程】

本科生:《金融學Ⅰ》《中央銀行學》《農村金融與普惠金融》《習近平經濟思想》《智能金融前沿專題講座》《金融學微課seminar》等;

研究生:《經濟學研究要领論》《金融統計與分析要领》《治理經濟學》等。

 
教學科研结果清單

【代表性學術論文】

[1]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金融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09(09):39-51+105;被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10年第1期全文轉載.

[2]王定祥,田慶剛,李伶俐,王小華.貧困型農戶信貸需求與信貸行爲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1(05):124-138.

[3]王定祥,彭政欽,李伶俐.中國數字經濟與農業融合發展水平測度與評價[J].中國農村經濟,2023(06):48-71.

[4]王定祥,李伶俐.城鎮化、農地非農化與失地農民利益保護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10):20-31;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5]王定祥,吳炜華,李伶俐.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模式與機制分析[J].革新,2023(07):90-104;被《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經濟學(英文)》2024年第2期全文轉載.

[6]王定祥,胡建,李伶俐,胡小英.數字經濟發展:邏輯解構與機制構建[J].中國軟科學,2023(04):43-53.

[7]王定祥,黃莉.我國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機制構建與制度優化[J].革新,2019(5):80-91.

[8]王定祥,冉光和.畜産品質量宁静治理的國際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3(11):60-70+80.

[9]王定祥,劉傑,李伶俐.財政分權、銀行信貸與全要素生産率[J].財經研究,2011(04):69-79.

[10]王定祥,李雪萍,李伶俐.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J].上海經濟研究,2024(03):59-72.

[11]王定祥,黃莉,李伶俐,蘇婉茹.財政分權配景下金融分權對地區全要素生産率的影響[J].當代經濟研究,2020(09):92-103.

[12]王定祥,何樂佩,李伶俐.供應鏈金融中的信用風險傳導機制及其仿真模擬[J].金融論壇,2021(09):15-25.

[13]王定祥,杜雨潼.大數據體系建設與配合富足——基于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准自然實驗[J].經濟問題探索,2024(09):15-31.

[14]王定祥,李龍雨,胡小英.中國式金融現代化:內涵、架構與路徑[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3):118-134.

[15]王定祥,冉希美.農村數字化、人力資本與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基于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2):1-14.

[16]王定祥,胡小英.數字金融研究進展:起源、影響、挑戰與展望[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1):101-110.

[17]王定祥,李虹.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與配套政策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6(06):93-102.

[18]王定祥,李伶俐,吳代紅.金融資本深化、技術進步與産業結構升級[J].西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01):38-53+190.

[19]王定祥,琚丽娟,李伶俐.我国金融支农效率的测度与革新战略[J].今世经济研究,2013(11): 62-69.

[20]王定祥,吳代紅,王小華.中國金融發展與産業結構優化的實證研究——基于金融資本視角[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6+21.

[21]王定祥.農地適度非農化進程中的市場與政府的分工[J].革新,2009(10):105-111.

[22]王定祥,冉光和,李伶俐.産業經濟學的發展及與其他學科的融会[J].重慶社會科學,2007(08):13-18;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7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3]王定祥,覃維.區塊鏈技術與信托租賃業融合發展機制[J].金融論壇,2020(06):23-30.

[24]王定祥,琚麗娟.碳金融理論研究評述與展望[J].西部論壇,2013(01):70-79;被《經濟研究參考》2013年第25期全文轉載.

[25]王定祥,劉娟.鄉村振興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投資機制與模式[J].農村經濟,2019(03):80-87.

[26]王定祥,吳代紅,翟瓊.資源環境約束下全要素生産率增長研究進展與述評[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55-63+189-190.

[27]王定祥,李伶俐.中國資本積累與運用問題研究[J].革新,2003(03):85-89.

[28]王定祥,何樂佩.法定數字貨幣替換現金貨幣的社會治理機制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11):1-9.

[29]王定祥,許瑞恒.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門檻效應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東嶽論叢,2019(08):50-61+191-192.

[30]王定祥,譚進鵬.論現代農業特征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J].農村經濟,2015(09):23-28.

[31]王定祥,许瑞恒.山东省金融生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治理评论,2013(01): 86-91.

[32]王定祥,李伶俐,王小華.中國農村金融制度演化邏輯與革新啓示[J].上海經濟研究,2010(11):20-27.

[33]冉希美,王定祥(通訊作者).普惠金融深化、消費環境優化與農村居民消費動力釋放[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3):86-99.

[34]胡小英,王定祥(通訊作者).數字金融與金融運營效率——基于動態DEA與PVAR模型的因果關系研究[J].金融論壇,2023(01):10-19.

[35]黃莉,王定祥(通訊作者).農業綠色增長視角的要素貢獻率再檢驗[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2):9-17.25.

[36]黃莉,王定祥(通訊作者),李伶俐.環境禀賦、農業投資與農戶生産效率[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1):72-82.

[37]陳建英,王定祥(通訊作者).村幹部從商經曆對農戶創業行爲的影響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57-67+192.

[38]黃莉,王定祥(通訊作者).深度貧困地區扶貧信貸供需對接困境及破解[J].貴州社會科學,2018(05):151-158.

[39]蔣例利,王定祥(通訊作者),蘇婉茹.財政金融服務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的協同性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34-45.

[40]張梓榆,王定祥(通訊作者).農戶經營特征分化與農地經營權流轉[J].現代經濟探討,2018(01):114-123.

[41]蔣例利,王定祥(通訊作者).財政金融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績效評價[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54-64+198.

[42]王定祥,張爭美,李伶俐.小微企業信貸需求與信貸行爲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4(12):69-72.

[43]劉傑,王定祥.人民幣彙率、資産價格與非線性利率規則[J].財經科學,2014(01):19-27.

[44]王定祥,李思聰,李姗.我國財政支出、銀行信貸的經濟效應[J].西部論壇,2012(04):80-85.

[45]王定祥,李伶俐.發達國家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經驗與啓示[J].上海金融,2009(07):61-65.

[46]李伶俐,王定祥.論農地適度非農化機制與制度創新——基于中國城鎮化中農地過度非農化的現實配景[J].中國農村觀察,2009(05):11-22+95;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體制革新》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

[47]谷小菁,王定祥(通訊作者).中國金融發展與城鎮化進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09):69-74.

[48]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我國現代農業生産的碳排放變動趨勢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1(02):32-38+110-111.

[49]王建洪,冉光和,王定祥.政府投入引導農戶投資的機制、效果及對策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1(07):50-55.

[50]王小華,溫濤,王定祥.縣域農村金融抑制與農民收入內部不平等[J].經濟科學,2014(02):44-54.

[51]王小華,王定祥,溫濤.中國農貸的減貧增收效應:貧困縣與非貧困縣的分層比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09)40-55.

[52]冉光和,王定祥,熊德平.金融産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J].治理世界,2004(04):137-138.

[53]玉國華,王定祥(通訊作者),鄧翔,任伊夢.交通基礎設施、地區貿易流量與經濟增長效率[J].經濟學動態,2024(02):107-127.

[54]冉希美,王定祥(通訊作者).農村居民消費動力釋放效應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5):63-74.

【代表性專著】

[1]王定祥、李伶俐、嚴曉光:《重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研究》,西南大學出书社,2022年12月。

[2]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等:《財政金融服務創新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科學出书社,2021年8月。

[3]王定祥、李伶俐等:《農村金融市場成長論》,科學出书社,2011年2月。

[4]張衛國、王定祥:《重慶市農村産權抵押融資問題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出书社,2018年12月。

[5]丁忠民、王定祥:《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科学出书社,2019年8月 。

[6]冉光和、王定祥等:《金融産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年1月。

[7]冉光和、王定祥等:《金融産業資本論》,科學出书社,2007年8月

[8]謝家智、王定祥等:《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研究》,科學出书社,2009年10月。

[9]冉光和、王定祥等:《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構建與創新研究》,科學出书社,2013年10月。

[10]冉光和、王定祥等:《財政金融政策與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科學出书社,2010年9月。

[11]冉光和、王定祥等:《金融産業經濟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书社,2021年10月。

【代表性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財政金融服務創新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協同機制與模式研究》(13AJY019),2013年9月-2017年12月。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金融科技增強金融普惠性的理論邏輯與路徑優化研究》(21BJL086),2021年9月-2023年12月。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二元經濟結構下農村金融市場成長機制與制度創新研究》(07CJY056),2007年6月-2009年12月。

[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二元經濟結構下統籌城鄉金融協調發展研究》(11YJA790146),2011年9月-2014年13月。

[5]農業農村部重點課題《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機制研究》(0919071),2019年9月-2020年12月。

[6]重慶市教委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研究闡釋專項課題《重慶推動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研究》(24SKZDZX06),2024年9月-2026年12月。

[7]重慶社科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數字經濟的區域協同治理路徑研究》(2023ZDSC05),2023年6月-2025年12月。

[8]重慶社科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基于金融生態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路徑研究》(2022ZDSC04),2022年6月-2023年12月。

[9]重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2018ZD13),2018年6月-2020年12月。

[10]重慶社會科學基金金融專項項目《金融支持重慶鄉村振興戰略研究》(2018JRZX02),2018年8月-2020年12月。

[11]重庆软科学科研項目《自主创新、技术移植与三峡库区工业生长》(CSTC12007CE9067),2007年8月-2009年12月。

[12]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峽庫區産業培育與投融資體制創新研究》(2005-JJ02),2005年9月-2007年12月。

[13]重慶市經濟普查辦、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計綜合評價研究》(sjpktyb02),2020年6月-2021年12月。

[14] 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生长试验区相关问题研究》,2020年9月-2021年12月。

【代表性科研獲獎】

[1]論文“金融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獲得教育部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结果獎三等獎,2013年3月,排名第一

[2]專著《農村金融市場成長論》,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一等獎,2014年6月,排名第一。

[3]論文“城鎮化、農地非農化與失地農民利益保護研究”,獲得2008年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二等獎,2009年2月,排名第一。

[4]研究報告《金融支持重慶鄉村振興研究》,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22年12月,排名第一。

[5]專著合著《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構建與創新》,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一等獎,2018年12月,排名第二。

[6].專著合著《財政金融政策與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一等獎,2011年8月,排名第五。

[7]專著合著《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研究》,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一等獎,2011年8月,排名第二;

[8]專著合著《金融産業資本論》,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二等獎,2009年2月,排名第二。

[9].專著合著《金融産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獲得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结果獎三等獎,2006年12月,排名第二。

[10]專著合著《金融産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一等獎,2005年6月,排名第二。

[11] 研究陈诉《三峡库区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研究》,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生长研究奖三等奖,2007年7月,排名第二 。

[12]研究報告《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10年11月,排名第二。

【代表性教育教學结果】

[1]王定祥、張林、王小華、高雲峰、溫濤:第二批國家級一流課程《農村金融與微型金融》,2023年4月。

[2]王定祥、張林、王小華、高雲峰、溫濤:首批重慶市一流課程《農村金融與微型金融》,2020年6月。

[3]王定祥、王小华、李沁洋:《金融科技学》,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计划教材,科学出书社,2024年8月 。

[4]王定祥、王龍昌、李伶俐:《研究要领與論文設計》,高等教育出书社,2013年8月。

[5]王定祥、張林、高雲峰、鄒新陽、謝家智、王小華:“農村金融教師團隊”被評爲2024年含弘教師團隊,2024年9月。

[6]副主編:《農村金融學》,入選首批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規劃教材、西南大學2023年校級規劃教材,2023年7月;中國農業出书社,2024年12月出书。

[7]王定祥、沈冰、李沁洋、张林、李军:《经济全球化配景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研究》,荣获“庆祝革新开放40周年暨学校革新生长”理论研讨会征文角逐二等奖,2018年12月。

[8]王定祥:2011年全國農業推廣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研究生教材建設項目(NTJC027)《研究要领與論文設計》,2011年9月-2013年12月。

[9]李沁洋、王定祥:教學案例《華夏幸福的幸福融資術》榮獲第三屆全國金融碩士優秀教學案例獎,證書編號:AL2017011,2017年11月。

【指導學生取得的相關结果】

[1] 王欣:《北京市城镇居民以房养老保险模式问题研究》,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论文提名奖,证书编号:LW2019029,2019年11月。

[2]向璇、陳俊秀、賀文瑾、張文卿:《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資管業務深度融合:內涵、邏輯與新業態構建》(S202010635091),市級創新訓練項目,結題等級:良好,2021年7月。

[3]李龍雨、胡小英.中國式金融現代化:內涵、架構與路徑[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3):118-134.,在西南大學黨委舉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討會征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2023年9月。

[4]鄧小東:“財政支農、農業資本形成與農業信貸效率”,獲得第十四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